香港經濟日報 2009年11月17日專訪

透視結腸內視鏡檢查

撰文:何寶華 攝影:陳偉能 編輯:周美好, 黃錫蓮 美術:余家麗

引言: 腸癌的個案有增無減,很多研究發現, 50 歲後因結腸癌死亡的機會開始急升,所以呼吁人到 50 歲後便須考慮接受定時結腸檢查。 結腸內視鏡為當今常用的檢查方法,唯部分病人雖作檢查,但未能減低患上結腸癌的風險,究竟問題何在? 有腸胃科專科醫生指出,一個成功的結腸內視鏡檢查,個中大有學問,市民務必了解。

內文: 結腸癌多由結腸息肉轉化而來,及早發現及切除結腸息肉可有效降低結腸癌,而透過結腸內視鏡檢查能找出息肉的位置。香港浸信會醫院腸胃及肝髒內科 中心主任李玉棠醫生說:「結腸內視鏡能直接觀察腸黏膜上的病變,並找出在電腦掃描中難以發現的腸息肉,包括一些細微或扁平的息肉。整體而言,有效減低 65% 因結腸癌而死亡的個案及 76-90 % 結腸癌的發病率。」結腸內視鏡的確有不少優點,如假陰性低,無輻射,加上毋須使用顯影劑注射,能減少出現過敏的情況,又可作即時息肉切除及活鉗檢查等。


做足準備助順利檢查

不過,雖然結腸內視鏡可以達到尋找息肉的目標,外國有研究發現,接受結腸內視鏡檢查的病人當中,仍有 0.3-0.9% 的人于檢查後短時間內發現患上結腸癌。他解釋:「原因可能是息肉新長出來,且其生長速度極快。然而最大可能是在之前進行的結腸內視鏡檢查中未能發現病患、 息肉等。數據顯示,就算息肉大于 1cm,在檢查時大約有 2-12% 未能被發現,以致于短時間內變成腸癌。」

為何未能發現腸道內的息肉?原來,一個成功的檢查,必須有多方面的條件配合。首先,病人在接受檢查前 3 天,只可進食低滓食物,避免高縴食物及有種子的水果。到了檢查的前一天,更只能進食流質食物,「這樣做的話,可減少腸內有太多的固體糞便,增加清洗藥水的 成效及便利其後的內視鏡檢查,因此病人不應輕視這些準備工夫。」

檢查前一天在進食流質食物的同時,也要開始飲用洗腸藥水 (俗稱瀉水)。藥水可分為兩種,一是吸引水份至腸內的瀉藥,優點是病人飲用的水份量較少(約 2 公升左右),分兩劑飲用,每次相隔 6-8 小時,缺點是可引起電解質失衡、急性腎病等。另一種瀉水則不吸引體內的水份,單以水量來帶出糞便,缺點是飲用水份較多(約 4 公升),但不會引致電解質失衡,副作用相對較少。醫生會因應病人情況指導如何飲用,病人應遵行。


某些人較易檢查失敗

其他影響檢查是否成功的因素,還包括操作上的各項細節,例如能否將內視鏡插入結腸前端盲腸這個終極部位?在迂 回曲折的腸道中,能否找出一些細微及扁平的息肉?內視鏡由哪些醫生進行?外國一些文獻顯示,專科內視鏡醫生的息肉發現率為 37%,但一般內視鏡醫生只得 23%,而在扁平息肉的發現率,專科內視鏡醫生更較一般醫生高 15%。另外,醫生于抽出內視鏡時,有否用足夠的時間檢查結腸黏膜也有影響。國際的指引也提到,在無息肉的情況下,內視鏡退出的時間不應少于 6 分鐘,否則有機會錯過腸內疾病的病變。

另一方面,有臨床研究顯示,某些人接受結腸內視鏡檢查時較易失敗,包括年紀大、女性、身材偏瘦的病人。患有結腸憩室病、長期便秘、長期使用瀉藥,曾作盆腔手術 (如子宮切除手術)、患堵塞的癌癥或結腸狹窄等,均會使檢查的成功率下降。

李醫生指出,醫學界一直嘗試使用不同方法以提升成功率,例如透過腹外壓以減少結腸鏡在腹內打轉、轉動病人體位、或改以胃鏡、兒童結腸鏡或小腸鏡作檢查,甚至會采用能改變鏡身硬度的結腸內視鏡等。而最新及有效的方法,則是采用膠帽輔助結腸內視鏡作檢查。


膠帽輔助增診斷成功率

此方法是以一個透明膠帽加在內視鏡的前端,使在轉彎位置上得到較清楚的視角,幫助選擇內視鏡前進的方向之剩,亦可幫助內視鏡的前端勾著轉彎位, 帶著內視鏡向前,從而避免內視鏡在腸內打結。另外,在檢查直腸及肛門的部位時,亦毋須將內視鏡後翻檢查 (可導致直腸穿洞),也能作清楚檢查。本地研究發現,100 名病人在一般結腸內視鏡檢查中未能推進至盲腸位置時,以膠帽輔助結腸內視鏡再作檢查,當中高達 94 名病人便能成功完成檢查,其中 26 名更因此得到正確的診斷,包括確診了結腸癌、息肉、漬瘍及發炎、血管異形等。

中文大學最新一項 1,000 人研究中發現,膠帽輔助結腸內視鏡的總成功率達 99.6%,而普通結腸內視鏡的總成功率則為 95.6%。由此可見它能有效提升檢查的成功率。而一項即將公布的日本研究更發現,膠帽輔助結腸內視鏡能增加息肉發現率多達 30%。


 張小姐于兩個月前接受了膠帽輔助結腸內視鏡檢查,成功發現了4、5粒扁平息肉及即時進行切除。「當時有感自己突然消瘦下來,加上出現腹痛,于是接受這項檢查。過程中不覺得痛,只有少許被針拮的感覺。」她慶幸及時發現息肉,讓自己的腸道不受癌變的威脅。


結腸癌info 成因:與經常進食肉食、高脂肪、低縴維食物有關。

危險因素有: 遺傳性結腸息肉病或長期患有潰瘍性結腸炎的病人;家族中或自身曾患有結腸癌的病人。吸煙人士、肥胖、有心血管病、糖尿及代謝性疾病的人,以及長者,患結腸癌的風險相對較高。

病徵:早期徵狀不明顯,後期會出現貧血、腹痛(因腸阻塞)、大便見血、體重減輕、大便習慣改變、大便變細等。

防治:多食用菜蔬水果、少食用肉類。控制體重、多作運動及不吸煙。定期接受結腸癌普查也非常重要。


CAPTION 1. 李玉棠醫生表示,一般人在接受結腸內視鏡檢查後,如確定沒有息肉,可在 10 年後再接受檢查;如發現息肉並已切除,則需因應病理結果作定期內視鏡跟進。 2. 結腸癌多由結腸息肉轉化而來,只要及早發現並以內視鏡儀器切除,可有效減少結腸癌出現

3. 張小姐透過膠帽輔助結腸內視鏡切除息肉,減低了患腸癌的機會。

4. 膠帽輔助結腸內視鏡能增加腸鏡檢查的成功率、減少檢查所需時間、減少檢查的難度、增加息肉的診斷率。

Powered by ABCHK.com